免费发布信息提交

浙江:报考人数回落 2008年港校热首现拐点

高考资讯网  更新时间:2008-07-15  文章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沈伟红

  钱江晚报记者 沈伟红
  今天,高校第一批投档分数线放榜,高了一本线几十分的优秀生都去了哪里?随着香港高校和北大清华录取结果的揭晓,今年记者感觉到了微妙的变化:历时数年内地生热捧港校的现象今年不再升温,强势的北大清华和同样彪悍的香港大学的争夺状元战今年似乎打了个平手。
  内地生报读港校人数首度回落
  今年北大清华与港大招生战变温和
  2005年、2006年,内地总共产生了100余位高考状元,其中有18位状元选择了香港高校。2007年,全国66位高考状元有11人选择香港高校。
  几年前状元哪有不去北大清华的?文科去北大,理科上清华已经成了当然的选项,当2005年香港高校开始“抢”走一个又一个高考状元后,各种各样的质疑声骤起:
  首先被质疑的是北大、清华——
  教学质量不如香港高校,导致状元们奔着更大的名牌而去;国际交流机会不如国际大都市香港,因此状元们要去港校开拓视野;港校有全英文、小班化授课的优势,这在国内高校扩招的背景下,更加成为一个重重的砝码;最猛烈的一记重拳是:港校提供给状元每年11万、4年读下来总额高达44万港币的全额奖学金,北大清华能给得起吗?
  这似乎成了北大、清华留不住状元的最充分理由。今年,金元路线却悄悄让位给了感情路线。
  其实早在今年5月的港校报名截止日,就已经出现一个新变化:多所香港高校今年内地生报读人数首次回落。其中,浸会大学减少近2000人,科技大学减少近2000人,理工大学减少1000多人,香港教育学院减少近百人。终于,“香港高校内地招生热”不再升温,而今年北大、清华、港大的抢生大战变得平静许多。
 
到香港读书的性价比在下降 港校是中等生的向往?

  国家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说,港校内地招生起步时的热,有“新奇”、“不了解”等多面原因,但随着时间推移,考生的选择渐趋理性。
  香港高校普遍认为,今年内地报名人数下降,主要是因为港校入学门槛高,分数线连年拉升、学费日涨等令不少学生望而却步。
  去年把高三儿子送到美国直接读本科的一位张姓家长对记者说:“客观一点说,香港高校是内地中等生的向往。香港到内地招生的这10来所大学不见得都是世界名校,但到内地招生的分数线却要超一本线60分以上,如果能读清华北大,北京的国际氛围和学术氛围也很浓,去国外交流学习的机会也很多;如果分数不够北大清华,他可以直接选择到国外读本科,因为在香港读书的费用已经快赶上在美国上大学了。再者,许多考生考到香港的目的是想当跳板,下一步目标就是出国,但越来越高昂的学费生活费使得跳板的性价比不高了。”
  从现实的情形看,目前国家教育部已和德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学历、学位和文凭互认协议。每年来杭州现场招生的国际高校不下百所,因此,在教育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学生可以更自由地选择留学海外。同时许多内地高校都开出了“2+2”等和出国衔接的留学通道,到香港当留学跳板的欲望降低了。
  本月初,记者收到去年浙江省理科状元李清扬的短信,她刚刚结束在北京大学的一年委培,今年8月将去香港大学完成其余三年的学习。在比较北大和港大的差异时,李清扬说:“我最怕别人说状元去港大是因为有了全额奖学金,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而现在我感到很幸运,因为不仅实现了在北大求学的愿望,而且还能同时去港大感受不同的氛围。”
  如果说港校对优秀生的吸引力在减弱,但仍是广大中等生的向往,如果在内地录取分数线降30分,马上就会挤爆了。但记者在跟港校内地招生组老师沟通时发现,他们明年似乎并不想放低身段。

港大08年招了6位高考状元 与去年持平

  “是为内地考生提供更多选择,不是在抢生源”
  上周五,记者通过电话联系到了香港大学中国事务处副总监黎慧霞女士。
  记者向黎慧霞询问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2008年香港大学在内地的招生已经全部结束,此次一共揽到了多少省高考状元?” 虽然此前黎慧霞与记者素未谋面,而且当时她正在机场办理过关手续,但是当她得知我是钱江晚报记者后,非常配合而又友善地接受了将近20分钟的电话采访。
  黎慧霞说:“今年我们港大总共招了6位省状元,分别来自北京、上海、广东、云南和黑龙江,每位状元每年拿到的奖学金数目都是一样的,只是其中有一位由于所选的学科就读年限较长,所以他的奖学金总额就超过了70万港币,这可能给外界造成了一些误解,以为港大有不同的政策,其实港大所有的招生政策都是公开、透明的。”
  “今年的招生人数比去年减少了吗?”记者问。“不是,今年港大录取的状元人数与去年是一样的,都是6人。”黎慧霞的国语讲得很标准,记者与她交流起来一点没有障碍。
  “那么这些状元的名字能公开吗?”记者问。 这几天,互联网上流传说,有些省份的状元由于个人原因,特别要求港校不要在面试名单上出现自己的名字。果然,黎慧霞也非常抱歉地向记者解释:“由于有些状元事先提出保密要求,所以我不能公开他们的名字。”
  但据网上资料,今年香港大学取录的6名省市高考状元,分别是广东高考历史总分状元陈诗玥、云南理科状元施源、北京文科状元丁艺莎和理科状元胡梦萦、黑龙江理科状元符迪以及上海文科状元赵文睿。其中,黑龙江理科状元符迪是历来首位被港大医学院录取的内地生,由于医学院课程为5年制,连同委培的1年他共获73万元的全额奖学金。“不知道港大是否真的对内地状元情有独钟,或者想要与北大、清华在生源上一争高低?”记者问黎慧霞。
  黎慧霞在电话里传来了轻松的笑声。“真的不是这样的。这些年不少内地媒体都想拿香港和内地的状元之争来说事,但是这并不是港大和北大、清华的真实关系。‘爱才之心’固然有之,但是另一个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要选适合的人才。” 黎慧霞说,今年港大总共收到10多位各省高考状元的申请,最后确定录取6人。“有些是学生面试后我们觉得不太合适的,此外也有状元拒绝港大邀请的。但这并非孰优孰劣,而是个人未来发展的选择”。
  而今年颇为传奇的是,港大录取了一位年仅14岁的“女神童”万葭。据说,万葭来自北京八中少年班,她的高考成绩是681分,超出北京市理科一本线179分。
  “港大和北大、清华之间并非抢生源。”针对外界的争议,黎慧霞表示,如果大家的眼光不只局限于“状元”的话,港大每年在北京招生约20来人,仅为北大、清华在北京招生总数的3%,彼此之间并不是生源竞争,不同高校的培养理念不同,港大只是为内地考生提供了一种不同类型的选择。

2008年浙江文理状元都选了北大

  今年我省文理状元都选北大
  招生组长焦维新的“盯人战术”奏效了
  现年62岁的北京大学浙江招生组组长焦维新教授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因为从2002年至今的整整7年时间里,每当杭城进入最酷暑难挡的7月,他都是寸步不离地守在浙江,就像一位将军守着自己的阵地——浙江的状元出现在哪里,他就出现在哪里。
  有熟识他的记者说:“正是因为有了焦维新教授这样的招生组长,北大才能够每年从浙江觅到最顶尖人才。”
  记者清晰地记得6月22日下午2时,当时距离今年浙江省高考分数正式公布还有6个小时。所有的重高校长们、所有的媒体记者们都在焦急地等待一个谜底的揭晓——谁是今年的高考文理状元。
  记者拨通了焦维新教授的手机,他很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年的高考理科状元是镇海中学的陈琨,他是我们北大自主招生的对象,所以他的去向已经没有悬念了。”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整整7年耕耘,今年的北大在浙江的招生成果非常丰硕——文科状元申屠李融、理科状元陈琨、理科榜眼许颖桦都首选北大。此外,从高分考生的流向看,今年浙江省文科排名前30位的考生中,有25人报了北大;而理科排名前10位的考生,有8人报北大。
  北大招生组在浙江的招生通常从前一年的11月份自主招生起就开始了,比如去年省理科状元李清扬、今年省理科状元陈琨,都是在自主招生的时候就已经成为北大招生老师关注的对象。
  而在随后12月份的高校“冬令营”里,在封闭性训练的一周时间里,教授和这些顶尖的高中生们已变得非常熟络。
  从高三的第二个学期开始,北京大学浙江招生组的“感情”攻势就更加猛烈。据说在每次比较重要的模拟考前,北大老师都会给熟悉的尖子生发手机短信,在精神上支持鼓励他们;而学生如何遇到一些挫折,老师会通过各种方式安慰。
  就像去年的省高考理科状元李清扬,直到得知自己成为理科状元的那一刻,她父亲的手机里都还保存着北大老师曾经发来的鼓励短信。

标签:资讯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教育新闻Education News
高考资讯Entrance Information
高校招生College Admis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