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提交

樊恭烋:以能力培养为本位 创新高等工程教育

高考资讯网  更新时间:2007-10-22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未知

  对造就工程科学应用人才来说,现行高等工程本科教育存在两个根本性的缺陷:一是严重脱离生产实践;二是对能力的培养没有规范

  我国现行的高等工程本科教育能使学生扎实地学好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通过有关教学环节,发展学生的科学分析能力,使其毕业后就能较快地上手承担科研任务。这正是我们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所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因此,现行高等工程本科教育的主体是可以适用的。但对造就工程科学应用人才来说,现行高等工程本科教育存在两个根本性的缺陷:一是严重脱离生产实践;二是对能力的培养没有规范,需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改革:

  以创新意识、科学作风和创业精神为核心

  没有牢固的创新意识,就算不上是创新人才。创新必须实事求是,来不得半点虚假浮夸,不然,创新就会变质。设定创新目标,可行性研究再充分,它也只能减小失误几率,不可能消除风险,所以创新必然需要承担失败的风险。只有具备甘于奉献的创业精神,才能不怕挫折,勇往直前。敢于赶超的创新意识、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和甘于献身的创业精神正是创新人才所必须具备的思想素质,学校应把它们作为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来抓。

  在本科教学计划中强调创新目标的实战训练

  高校在为每个学生打好基础以后,应当在本科教学计划中为其安排一次为期一至二月的设定创新目标的实战训练。创新目标的课题要求来自工厂和企业。一个班可以分成若干课题组,承担不同的课题。要从学科发展前沿和产品生产销售第一线两个方面,对有关论证设定创新目标的信息资料进进行查询、调研;然后汇总、整理、归纳、消化,得出是否具有先进性、重要性和可行性的结论,并写出报告。这是一个以前未曾有过的教学环节。

  科学地设定创新目标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一项基本功。但设置这一教学环节,不仅仅是为了锻炼这一基本功,也是为了提倡创新意识,营造创新氛围。过去,学科前沿最新发展情况和先进产品最新指标,只是少数高层次的教授、专家所关心掌握的信息。我国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这些学科和生产前沿的信息,应为广大科技人员所了解。所以学生所写成的报告,要经过学生相互评议。凡属合格的报告,都可汇集成册,作为资料公开发行;优秀的应予奖励。这个教学环节,应先行试点,逐步推广。

  着重发展四种能力,并逐步加以规范化

  在全球范围内,人们长期以来都认为学校教育应重视能力的培养,但至今尚未见到一个实施发展能力的规范。现在我们提出要发展四种能力并加以规范化,这是为什么?是否可行呢?

  很长时期以来,学术界对能力和智力两个概念及其间相互关系的观点有分歧。在过去不少教育著作中,可以看到能力和智力两个词往往交互使用,没有严格区别。后来逐渐趋同,认为能力和智力是互有联系的两个不同概念。至于两者的联系和区别,又各说不一。既然能力的概念长期得不到明确界定,能力培养也就无法规范化了。其次,由于有的教育家把智力要素作为需要培养的一种能力,而智力要素是与脑神经特性相对应的一种心理功能,这是无法去具体考核的,也就更不可能加以规范了。

  现在已明确能力是与具体活动相联系的,是要在具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凡是具体活动的结果,都是可以考核的,这样,能力也就可以考核了。所谓能力培养逐步规范化,是指在教学计划中要对需要培养的能力,明确提出目的、要求、方法和考核制度的规定,并在实践中加以改进,逐渐形成规范。

  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为了从事创新项目的研制任务,必然会遇到新理论,新知识。培养这一能力,其目的就是更快、更有效地看懂和学会这些新理论、新知识。培养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就是要求每个学生根据规定能高效地自己学懂本专业有关的新文献,新资料,并且还能学懂邻近专业的新理论、新知识。培养的方法是要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可以在保证基础课教学质量的前提下,逐步改变基础课程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教师只讲课程思路、重点、难点,教材的其余部分全由学生自学。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改进自学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到高年级结合设定创新目标的实战训练,学会一套检索文献资料的方法,并进行自学,弄懂有关文献资料。还可结合其他教学环节进行独立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

  考核时不仅要按原先规定来评定学习成绩,而且还要考核能力的成绩。最终毕业前还要对其能否自行学懂一篇邻近专业的文献资料进行考查,作为独立获取知识能力是否合格的评定。根据上述思路,可以看出,在教学计划中确定能力培养的目的、要求、方法和考核制度等是可以做到的,在今后改革实践中逐渐积累经验,进而形成规范,也是可以实现的。

  科学分析能力。从理论出发,通过各种试验推导出新的理论,主要采用的是科学分析方法;运用理论进行推理或运用理论通过试验解决实际问题,主要用的也是科学分析方法。运用科学分析方法的能力就称之为科学分析能力。教师在讲授理论课程时,除了讲授具体的理论内容,实际上也不自觉地在传授科学分析方法。再加以习题课、实验课和课程设计这些验证理论或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环节,实际上也是在培养科学分析能力。因此,尽管人们过去并非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但实际上科学分析能力在现行的高等工程教育中已得到了有效培养。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学生在四年大学本科学习过程中并未参加过一项科学研究任务,而毕业后也能较快上手承担科研任务的原因。

  为了更好地培养科学分析能力,应规定学生在学期间,必须承担一次科学研究任务。这样一来,学生的科学分析能力不仅仍能得到培养,而且还能适当加强。至于如何考核这项能力,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所培养的部分,无法单项考核,只能从科研任务的完成质量中去考核。

  如果今后能把科学分析方法从方法论的高度,加以探索研究,总结提炼,形成规范,那就能对科学分析能力进行考核了。

  组织管理能力。针对创新项目研制过程的组织管理,虽管理的领域不大,但同样要遵循管理科学的原理和原则,所以应增设一门学时不多的管理学概论课,使学生先具有一定的科学管理基础知识。

  在组织学生参加设定创新目标的实战训练和科学研究任务时,应力求由学生自愿分组,自行组织管理,教师只是从旁指导监督,使学生能得到组织管理的训练。考核实战训练或科研成果时也要对其组织管理能力作出评定,并在改革实践过程中逐步使其规范化。

  设计综合能力。这一能力是指在对一种产品或工程进行设计时,必然会遇到对其产生影响的诸多因素,凡具有妥善综合这些因素而得出优化设计方案的能力,就称之为设计综合能力。高等工程教育本科教学计划中所设置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原意是要培养设计综合能力。可是由于师生都缺乏生产实践经验,根本不了解什么是影响生产的各种因素,或是没有独立获取实践知识的能力,观察不到或采集不到这些因素,所以实施这个教学环节时,只能进行一些系统分析,就变成了科学分析能力的训练。有人甚至把这个教学环节更名为“课程作业”和“毕业论文”。

  由此可见,要发展这一能力,首先应有必要的生产实践经验和独立获取实践知识的能力。同时在毕业设计选题时必须选能够培养设计综合能力的课题,也就是要以工厂企业提供的属于生产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作为毕设课题。培养设计综合能力,主要是要依靠这个教学环节。因此所选课题应有足够的分量,足以保证学生应有的设计综合能力得以有效培养,从而使他们毕业后能够较快承担创新项目的研制任务。


《中国教育报》2007年10月18日第9版

附作者简介:樊恭烋 男,1921年4月出生,浙江象山人。毕业于清华大学。先后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曾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研究员;党委常委、副书记;教务长、副校长、校长、名誉校长等职。长期从事教学及教育组织工作。参与了建国以来高校教育改革和管理改革的全过程,并长期从事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在国内外报刊杂志发表了教育论文40余篇,其中1篇被国家教委评选为全国首届教育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1983年在北京工业大学组织管理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被北京市授予1984年特等劳动模范称号,1985年被国家授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和五一劳动奖章。后从事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研究工作,任中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协会会长。曾获得国家教委颁发的“从事高校科研工作40年成绩显著”荣誉证书。在上海高教所承担国家教委八五重点教育科研课题组所编写的《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学家》一书中被选录为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家14人之一。还被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和美国传记研究院收录在6种世界名人传记版本之中。其中论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针正确总结历史经验》一文编入《共产党员的时代风采》(改革方略理论卷)。

标签:访谈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教育新闻Education News
高考资讯Entrance Information
高校招生College Admissions